您当前位置:主页 > 会员专区 > 企业瞭望 >
企业瞭望

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老树新枝写传奇

2018-01-04

村办企业跻身全国工业锅炉十强

 

这里曾是规模最小的锅炉企业,用了30多年时间迈入全国工业锅炉前十强;这里从村办企业起步,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站稳了脚跟。位于道外区团结镇的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穿越一个甲子,以创新和坚守演绎了一个企业自强不息的不老传奇。

虽然时值严冬,但从厂区内悬挂的“百日大会战”的条幅上,依稀能感受到车间里加班加点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2017年,供暖季到来之前,红光锅炉集团的订单量猛增到9位数,前10个月订单金额达7亿元,产品在京津冀和中原各城市炙手可热。面对全国各地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红光锅炉集团把握清洁能源改造的大趋势,以技术和产品创新抢占了市场先机。

创新路上奔跑的“红光”

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燃气锅炉生产车间内,管板焊接机器人正在灵巧地工作,焊花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公司总经理徐燕介绍,2017年,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改造升级,购置了两台管板焊接机器人和一台预热器管板焊接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焊接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从2016年开始,该公司就开始技术储备超低排放燃气锅炉,前不久产品被国家工信部列入《2017年节能产品目录》及《2017年能效之星目录》予以推广。2017年仅北京地区就签约300余台燃气锅炉,签约额达到了上亿元。“以超低排放节能降耗,上上等的产品质量、中下等的产品价格为前提,我们确定的发展以‘燃气锅炉做分布式供暖和工业制气’‘燃煤锅炉向大型循环流化床热电联产发展’为主的产品技术路线,为企业赢得了订单‘爆发式增长’,这也算是老企业转型升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吧。”徐燕说。

与其说“红光”依靠产品征服了客户,不如说是“红光”的创新能力赢得了市场。回顾“红光”一路成长的历程,创新无疑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从最早把哈尔滨锅炉检验所请到工厂来办公,到先后与哈工大、浙江大学、七〇三研究所、哈尔滨锅炉厂等重量级伙伴合作,与大学大所大厂不断联手,确保了研发的超前和产品的质量。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来自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团队的高级技术专家佘简文说:“‘红光’人最打动我的就是执着,对创新能力的孜孜以求是一种精神。”

2015年,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高薪聘请了煤燃烧工程研究中心的专家佘简文担任董事长助理,带领团队研发国际领先的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成为“雾霾天气”的克星。2016年,红光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首台套232兆瓦的环保节能型热水锅炉,可带动330万平方米、近5万户居民的供暖,不仅热效率高于国家高效节能锅炉标准2.1个百分点,减少煤耗量3%以上,节省风机电耗25%~30%以上,而且氮氧化物原始排放控制在50毫克每立方米以内,实现由“炉外治理”到“炉内减排”的革命性进步。

诚信融进血液的“红光”

在红光锅炉集团的荣誉室里,四面墙上层层叠叠摆满了各种奖牌、奖状、奖杯,从八十年代的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到2017年国家工信部授予的质量奖;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到2016年度工业锅炉行业新产品开发明星企业,210多项荣誉记录着企业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其中一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它定格了红光锅炉发展史上白手创业的时刻——村党支部书记徐在山与群众在一起抬钢板建新厂区的情景。

在荣誉室里,记者见到了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董事长徐在山。已74岁的徐在山精神矍铄,身上有一种不知疲惫的劲头,平实的语言中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说起“红光”的发展,没有人比徐在山更了解了。他16岁,高中读了半年因家庭困难辍学来到红光种畜场当知青,从临时工,到饲养员、副场长,再到负责人,58年的时光里作为“红光”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50年。1978年,他带领大家办起村办企业,给周边企业做配套,仅限于小打小闹。企业真正的发展从1984年起步,在全国风起云涌的乡镇企业发展浪潮中,徐在山把学到的经验在“红光”一一实践。他从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取酬、划小核算单位开始改革,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连续5年企业劳动生产率保持50%的增长幅度。如今,保存完好的老账本上记录着,一个焊接女工的月收入是徐在山的十倍还多。红光锅炉厂从生产2蒸吨以下小锅炉起步,为村集体赚到了第一桶金。

带着昔日的光环,红光锅炉集团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自我锤炼。 

“全国争一流,全省争排头,全市争第一”,从做锅炉开始,徐在山就抱定了这样的目标,从村办企业到如今国内知名,“一靠质量,二靠诚信。”徐在山这样总结。“我用良心保质量”“工作缺陷零容忍产品质量零缺陷”“质量赢得市场 诚信铸就品牌”“科技兴企创新务实以质量拓市场!”……在红光锅炉集团的生产车间内,振奋人心的标语随处可见,诠释着企业的质量和诚信理念。

说起集团连续三年回访全国百余家客户,许多人还记忆犹新:两台面包车,20余名技术骨干,午饭经常是每人两个烧饼,一根红肠、一袋榨菜在车上就解决了,晚上住小店吃快餐,从来不吃客户单位的宴请。燃气分厂厂长孙玉凤回忆说:“董事长七十多岁的人啦,跑上跑下查看质量,我们年轻人更没啥说的,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真真正正去查找产品的不足。每天早出晚归,要么是正在回访客户,要么就是在回访下一个客户的路上。回到公司之后马上开会通报回访时发现的问题,不管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不利于操作的细节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解决改进。”

在一次回访中,发现WNS卧式内燃锅炉在冷凝水排放时需要手工操作,能不能改造成锅炉自适应的冷凝水自动流出?经过改进,实现了自动操作,并申请了专利。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回访使得红光锅炉集团的锅炉制造、安装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凭借严格的质量标准,如今的红光锅炉已进入全国工业锅炉制造行业前十强,产品遍布东北、华北、西北,最远销往新疆。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玉凤如今是公司的中层骨干,正在车间里检查质量的她告诉记者:“在红光不会埋没任何一个人的贡献,对小发明、小创造,公司都有奖励。在这里鼓励工匠精神,只要有才能,就给你干事的舞台。在红光我找到了一种超越金钱的宝贵精神,这样的企业值得我们付出。”

根植“共同富裕”理想的“红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红光锅炉厂办了一件大事轰动全省,自建4栋5全的住宅楼分配给全厂281户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楼房。2003年在股份制改造中,全体村民人人持股,并参加了城市社保和医保。现在,退休村民除在社保开支外,村集体还每月每人补助500元的文体娱乐费,年末还有股份分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

把一个家底仅有几十万的小畜牧场打造成资产超亿元、多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红光”书写的是“改革奋进、艰苦创业、科技兴企、共同富裕”的传奇故事。交谈中,徐在山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企业要风清气正”。在办公室里,他用的是一张跟了他50多年的老式三屉桌,上面一把老锁磨得锃亮。“我是饲养员出身,我时刻提醒自己也是提醒大家,不能忘本,比质量不比阔气,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他说。从1959年来到红光,在近六十年的时光里,徐在山把全部身心扑在了这里。他告诉记者,自己休息过的日子就是有数的几天:父母去世,儿女结婚。除了这几个特殊的日子,他的日历上没有休息日、节假日。连续多年的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荣誉记录着他对企业的无私付出。在股份制改革中,领导和职工一致认为徐在山应该拿51%的股份,但他坚决不同意,最后只拿了10%的股份,把更多的股份分配给村民。

“红光锅炉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条正确的产品发展路线,这是当初我决定来这工作的重要原因。”特聘专家、董事长助理佘简文说。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的乔立说:“毕业时选择来红光是因为这里的工资高,入职就能分房子。选择一直留下来,是董事长的人格魅力。”

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农民工劳动模范、27岁的周晓龙说:“我把董事长当榜样,我把红光当家,干起活来都体会不到累。我走上社会第一步,就是从红光起步。这里让我最深的感触就是‘风气正’。我凭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家住兰西农村的周晓龙回忆道:“2012年结婚那年,因为家庭困难,在外租房的费用是个挺大的负担,后来,领导们得知我爱人要生孩子了,给我提供每月400元的廉租房,还比别人早入住两个月。”三年后,他又买了周转的家属房,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小日子温馨幸福。说起“红光”,这个朴实的年轻人脸上写满的都是感恩。

企业对职工关爱,职工以企为家。2010年周晓龙当上了班长,负责生产风电塔架基础环。在为九洲电气生产基础环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干活拿出狠劲,两天三夜不睡觉焊枪不离手;2017年年初,生产维斯塔斯基础环,他又是三天三夜只睡了8个小时。在“百日会战”的日子里,他带领班组从早上7时干到晚上9时,工作服被汗水浸透。“由于全身心投入,每天的工作时间过的非常快,是一种激情在支撑。”周晓龙说。从当年走出技校的一脸懵懂的少年,到省级劳动模范,如今周晓龙也跟自己师傅一样的口气要求员工:“红光有饭碗,你们才能有饭碗,我们的质量关系着红光的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活干有钱挣!”朴素的话语,传达的是职工与企业唇齿相依的道理。

70岁的原综合办主任于铭生,虽然退休了,但还承担着为公司跑建设项目的担子。他感慨道:“红光锅炉集团从1955年成立的集体畜牧场发展到现在十分不易。我从18岁来到这里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有个好书记,企业有个好的带头人,带领大家走正路。红光不亏待人,大家也将心比心,一心一意为红光。红光就像一盆火,围着火炉都暖和,人人都拾一把柴,炉火越烧越红火!”于铭生介绍,“红光”人早就悟出了一个道理:企业要有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红光几十年来坚持年年举办职工子女学习成绩汇报会,出资奖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回来红光工作的,报销大学期间全部学费。如今,在红光锅炉的上千名员工中,大学毕业生就有二百多名。

在松花江下游,阿什河河口处,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风景独特的文化广场上,由废旧轮胎和铁皮制作的彩色花篮令人赏心悦目,精巧的构思里处处能感受到“红光”人对创业精神的坚守。眼下,红光锅炉集团正谋划建设近4万平方米的住宅新区,让风雨同舟的职工们再一次分享发展成果。建立起企业价值坐标系的红光锅炉集团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着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着美好生活的目标继续奔跑。(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井洋刘艳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