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面对经济下滑压力,坚决果断砍掉过剩产能,稳扎稳打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从长远着手补齐各项短板,力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老工业基地经济新格局。
作为小型钢厂的集中地,辽阳县是辽宁省此次化解粗钢产能的重点。记者看到,曾经挤满钢铁企业的兴隆镇兰唐路上,除一些转产企业外,多数企业已人去厂空。辽阳县副县长郭广兴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条街企业数目达到160家左右。“当时本地人开玩笑说,进入辽宁境内远远看见火红一片的轧钢厂,就算是到家了。”
改革就要付出成本。在辽宁经济下滑的时候,这个成本带来的压力尤其大。去产能会带来进一步的GDP损失和就业压力,去成本就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但在算眼前账和算长远账之间,辽宁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截至10月底,辽宁省累计关闭退出煤矿44处,化解煤炭产能136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内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钢铁去产能更是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全省退出钢铁产能602万吨。
“煤炭、钢铁去产能涉及安置就业人数超过3.5万,削减年产值约200亿元。”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煤炭处处长姜连勇和工业处处长黄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已经连续出台多个降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的基础上,11月初,辽宁省又出台了《辽宁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包括40多项措施,而且每项具体措施都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
1月至9月,辽宁共减免企业各项地方税收257.8亿元,取消、停征涉企收费、基金41项,降低涉企收费标准230项。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3亿元,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3.5亿元。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吴忠琼说,政府财政再困难,也要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降成本,因为这关系着能否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也关系着辽宁经济的未来。
辽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一次机会,一次重塑辽宁经济格局的机会。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个行业、部门都要梳理自己领域的供需错配等问题和短板,找准矛盾,提出需求,扎实改进。
除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大到一、二、三产业,小到旅游、卫生、科技等领域以及具体产业,辽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细分到每个行业,深入到每个领域的改革,形成纵横相间的“1+N”改革方案。
在财政收入形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辽宁去年下半年成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今年以来引导基金已入股科技转化、生物医药等9只具体的产业基金,同时还分三批投入近百个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引导基金支持的一方面是具有生命力的辽宁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就是辽宁的短板产业,通过政府资金一定比例的投入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轻工业比重太小、民营经济不强、服务业占比仍有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小、科技成果转化难……针对辽宁经济存在的短板,一个个有针对性的举措相继出台,有些已经开始看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机床数控率达到75.7%,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4.7%,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正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换……
尽管许多煤炭机械行业的企业不景气,但辽宁通用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却开始收获科技创新的成果。董事长包宏指着一个类似盾构机的模型向记者介绍说,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适用于煤矿的全断面硬岩石掘进机,月进尺可达400米以上,代替传统硬岩开凿时“打眼放炮”的传统工艺,提升安全性并减少人工。目前已经陆续签订销售合同,预计明年销售额可提高40%以上。
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民营经济培育,再到服务业逆势上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为辽宁蓄积新的发展动能。(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