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省市动态 >
省市动态

江苏出台新政 提振发展实体经济战略

2017-03-27

    3月22日上午江苏省在宁召开了全省制造业大会,这是该省多年来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专题围绕制造业发展召开的大会,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会议研究部署提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对于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打造“一中心、一基地”、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召开有三个动因:一是江苏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时期。江苏经济经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两次转型,目前正处于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第三次转型期。二是实体经济存在诸多困难问题。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优势所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制造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提速,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改善环境、破解难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是制造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省委、省政府部署“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竞争新优势,为夯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提供了重要基础。
    会上还表彰了表彰了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100家优秀企、100名先进个人,以及服务制造业发展成效明显的50家基层机关部门或单位,并颁发证书和奖牌,同时对“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进行授牌。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制造业比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并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江苏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总产值达15.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左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江苏今天的发展局面。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现在讲振兴制造业,首要的是提振信心、唤醒状态,既要直面碰到的问题,又要视野开阔些、看得更远些,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要有新的视角。”李强对振兴制造业态度坚决,“现在发达国家都从虚拟经济中回过头来搞制造业,如果我们因一时困难就摇摆不定,丢掉发展根基,那就无异于自废武功”。
    省长石泰峰指出,总体上看,当前制造业企业正面临“速度下滑、增量放缓、效益降低”的困境,投资信心不足,发展动力衰减,迫切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要设身处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强化政策创新,丰富政策内容,推动政策集成,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出台的两个文件进行了解读。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总量80%以上,发展先进制造业大有可为。出台的《政策措施》共分七部分26条,“其中20项政策为省政府正式文件中首次明确,是实招,有突破。”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介绍。去年,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在内的苏南五市,正式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明确对上述每个城市安排5000万元的专项支持;同时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评估择优切块安排不超过1亿元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在企业层面,《政策措施》首次明确了8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对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给予奖励;制定制造业领军企业评价标准和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建立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对首次入围全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国家认定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等等。《实施意见》明确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南京在内的苏南五市,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领到了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的具体任务。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南京在高端装备突破方面,要承担加快研制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任务;在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要牵头建设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要重点调整石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促进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领域,要探索建设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探索个性化定制模式;在服务型制造领域,要探索推进“产业联盟+总集成总承包”、“电商+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在国际化发展方面,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搭建多层次的产业国际交流平台。(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承毅铭 王蕾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