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富裕县与益海嘉里集团粮食加工综合体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市举行。益海嘉里(富裕)粮食加工综合体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投入85亿元,在富裕县塔哈综合产业园区建设180万吨玉米、50万吨小麦、20万吨大豆精深加工生产线,2019年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8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二期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150万吨玉米、60万吨甜菜和20万吨马铃薯精深加工。该项目对促进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地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7年,齐齐哈尔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重点产业项目,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特色作物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实现“一减三增”,玉米面积调减178.1万亩;大豆、水稻和杂粮杂豆分别增加122.1万亩、72.9万亩和26.2万亩。加快“北菜南销”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蔬菜类面积248万亩,增加58万亩;食用菌9896万袋,增加7000万袋;中草药20.1万亩,增加10万亩。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影响,夺取了农业丰收,粮食总产实现220亿斤。以“两牛一猪”为重点,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全市标准化规模奶牛承载能力已达22万头,万头承载能力规模奶牛场达到9个;龙江元盛雪牛分公司纯种和牛存栏已达7500头,利用和牛冻精改良本地肉牛和低产奶牛累计达到6万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和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65元,增幅7.9%。
农业重点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全市先后引进龙江阜丰300万吨玉米深加工、黑龙江鸿展200万吨食用酒精及燃料乙醇生产项目、益海嘉里粮食加工综合体、黑龙江东玉120万吨玉米深加工等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全市食品加工和马铃薯产业规上企业110户,推进食品加工和马铃薯产业项目102个,总投资267.9亿元。克东飞鹤年产5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智能化生产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富裕光明莫斯利安年产酸奶6.5万吨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和讷河恒阳胶原蛋白复合肠衣三期项目已投入生产。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展葡萄酒产业,在昂昂溪、梅里斯、泰来三地打造葡萄酒庄集群。同时,有序推进克山县马铃薯种薯、甘南县巨宝镇中药材、克东县天然苏打水等13个特色小镇建设。
农产品营销进一步拓宽
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推动产销对接,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4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445个产品,深入推进与主销区省市粮食产销合作,签订粮食购销合同或协议近200万吨。依托区域生态优势,构建“鹤城”农产品公共品牌,梅里斯洋葱和西甜瓜、泰来大米、拜泉杂粮、食用菌等14个产品已通过国家质监总局专家评审,全市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达到20个。创新销售模式,农产品电商发展到155家,农村网店680家,微商1.5万个,网销量20.8万吨,销售额17.8亿元;通过参加各类食品博览会,签约11.8亿元。构建“互联网+粮食销售”新模式,组织引导粮食企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加入省粮油批发交易中心,开启粮食网上交易。
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
全市加强农机化建设,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5个,总数达到321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05%。加快实施引嫩扩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7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4亿元,解决了1404个村屯5.2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申报乌裕尔河流域省级湿地保护项目,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保护小区争取到湿地保护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保护区内依法清理收回1万亩湿地,落实退耕还湿资金1000万元。推进耕地轮作试点,落实试点面积66.9万亩。强化科技推广,建设县乡村三级园区1374个,完成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等推广项目11大项,累计实施面积4156.8万亩次。(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姚建平)
(责任编辑:孙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