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林都伊春绿水青山间,观林海、看松涛、赏百花,“天然大氧吧”让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绿色发展的转型期,伊春加大对绿色资源的挖掘,栽植木耳、饲养野猪、开发旅游,林区职工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林下“生金”
特色种养成“气候”
近日,“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看龙江”采访团走进伊春,在满目苍翠的绿色掩映下,渐成“气候”的特色种植养殖让林区的林下产品成为绿色厨房的“上等食材”。
无林可采,有林经营。停伐后,林区人把目光转向林中,开展棚室蔬菜及食用菌种植,尤其是发展黑木耳棚室吊袋立体栽培,收益倍增。上甘岭区溪水经营所的下岗职工侯胜磊就尝到了种植黑木耳的甜头。他说,从4月份种植挂袋木耳,三个棚已产出木耳3000多斤,预计今年收入可达3万元。从前一家三口伐木一年,收入仅有1.6万元。除此之外,侯胜磊还经营着食杂店和农家乐,“虽然工作比以前更累,但是收入增加了,干劲儿也更足了。”侯胜磊腼腆地说。据了解,仅溪水经营所今年26户人家就种植木耳180万袋,预计收入可达到292万元。
走进乌马河区西岭林场茂密的森林中,膘肥体壮而又悠然自得随处奔跑的黑猪不时出现。宝宇集团牧业有限公司散牧场负责人滕继义介绍,“森林雪猪”采用“仔猪工厂化繁育,育肥林下放养,轮牧生产”的独特养殖方式,每一批猪都要在深林里面放养3~5个月,这样能够清除保育期间的药物残留。目前公司拥有“森林雪猪”放养场40多万公顷,建有3个“森林雪猪”养殖基地,152个林下放养场。2017年计划存栏10万头,出栏7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
向林中转,释放林地生产力,伊春“红蓝黑白+林药+林畜+林菜”优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今年投资25亿元,确定市级以上农业、林下经济项目42个,多数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念好山水经
“林转游”转活林区
被誉为“中国林都”的伊春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2万多,是理想的大氧吧。在转型攻坚战中,伊春以创建“全域旅游”为理念,实施“旅游+”计划,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旅游山庄,形成了中高端旅游度假村和全域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我们度假区瞄准高端旅游市场,主要以客户体验为主,给游客配备‘管家’贴心服务,不断为客户制造服务惊喜,开业一个月来接待3000多名游客。度假区为伊春林业转型带来的最大价值的就是林区职工观念的转变,有了服务的意识和挣钱的想法,才能生发出好点子干成事。”乌马河区养溪谷寒温带度假区的总设计师冯颜斌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养溪谷推出的BBQ烧烤及管家服务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高端消费群体。
漫步在“镇中有景、景中有镇、镇景相容”的金山屯文化特色小镇,远处青山碧绿,山间萦绕着水汽,近处碧波荡漾的湖水,微风吹过,层层涟漪让人心醉。今年,金山屯区各景区人潮涌动,宾馆酒店持续爆满,截至7月末接待游客58万人次,收入近4亿元。
“林转游”转出好效益,过去林业生产的主战场,如今变成流金淌银的“聚宝盆”。今年上半年伊春接待游客4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1.8%和18.6%。
拓宽致富路
林区人幸福感倍增
林畜、林农、林游齐头并进,农家乐、养生院、家庭旅馆遍地开花,林区职工腰包越来越鼓,幸福感倍增。
中午时分走进甘岭区溪水经营所普通林区退休职工刘养顺家的“养顺农家院”,用餐游客满门。“一中午已经接待6拨客人了!”“花衣大妈”一边用围裙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说。刘养顺家是去年习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到的第一站,一年来“养顺农家院”的生意红红火火。“我家半年就收入十多万元。以前林场的人都去外面找生活出路,现在林区的生活一天天变好,许多人重新回到林场发展,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起现在的生活,64岁的刘养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据悉,独具特色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今年经营数量已达到12家,预计实现产值95.8万元。
乌马河区的林场经营所建起了12家农家餐馆,建成了“美食一条街”,这些餐馆的负责人和员工都是从前的林场职工。山里人饭庄的老板徐俊彬曾是乌马河经营所的所长,他说餐馆所用的大部分食材都取自当地森林猪饲养基地、蔬菜基地、木耳基地等,绿色安全。
“转”字为先、“干”字当头,伊春林区职工向山水要效益,向林中要财富,打生态牌走特色路,转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谭迎春)
(责任编辑:孙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