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省市动态 >
省市动态

创新驱动 江西圆融光电领跑行业“光”照世界

2016-12-30
创新驱动  江西圆融光电领跑行业“光”照世界

    江西省萍乡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近年来实施城市转型主战略,改造提升“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红(烟花爆竹)、金(冶金)”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6年12月22日,中国工业报记者(“2016中央、省、境外媒体萍乡行采访团成员)在萍乡市采访了解到,江西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源工业园区,以下简称江西圆融光电)通过创新驱动,不仅盘活了过去的一个同行老企业,而且在短短几年内领跑行业,进而“光”照世界,成为萍乡市工业转型的一个典范。
    江西圆融光电总经理助理邹浩洪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江西圆融光电是一个从事低碳、绿色、环保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芯片,每年研发投入均超过4000万元以上。目前外延片月产能12万片,芯片月产能16万片,是江西省最大的LED上游外延芯片生产企业。上游外延芯片的产能是南昌江西晶能光电的2倍多。预计201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8亿元。
    创新驱动一枝独秀
    邹浩洪说,位于安徽马鞍山的母公司圆融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水平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现在拥有发明专利30多项;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连续3年行业综合排名前六。
    在特种应用领域开发了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开发面板用芯片,植物照明方面的LED芯片,用在验钞、光固化领域的紫光、杀菌和消毒健康领域、深紫外LED芯片等。2015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5年10月收购青岛杰生电气转型新开辟深紫外LED市场,主要是用于杀菌和消毒健康领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深紫外LED核心设备制造技术,外延及芯片生产封装的企业,现在产品已经研发完毕,正准备大规模生产。
    总经理康建从80年代在南昌746开始就从事LED这个行业,已经有30多年的从业和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人员均在行业内拥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市场、技术、管理各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江西圆融光电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LED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为社会提供节能、环保、高效LED照明产品。购置了国际最先进的LED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设备,建立了MOCVD技术、大功率照明芯片、器件光效提升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团队,现有员工375人,拥有核心外延生产设备MOCVD共22台,及配套的世界一流芯片生产线。所生产的各类外延片、芯片的产品的质量、性能在市场一枝独秀,成为国内优秀的LED外延片、芯片供应商。
    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项,提交发明专利申请5项。主要产品为蓝光、绿光及紫外LED外延片、芯片,产品广泛用于照明,电子产品的背光及显示屏等。于2016年2月取得省科技成果鉴定,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升级发展“光”照世界
    据邹浩洪介绍,江西圆融光电采用的是蓝宝石衬底进行外延芯片产品生产的技术路线,因为蓝宝石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强度高、硬度大、耐冲击。作为衬底材料,蓝宝石具有高温下(2000℃)化学性质稳定好、可见光不易吸收、价格便宜等优点。蓝宝石已占据了衬底市场96%以上的份额。
    2014年江西圆融光电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亿元。截至到2016年11月已完成销售收入1.6亿元。
    2016年江西圆融光电开始推进产品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逐步由2寸片升级过渡到4寸片的外延芯片生产,并继续完善芯片生产线设备,不断提高芯片产能,生产产品从各个方面性能和产量同比2015年均有显著提升。
    未来随着LED的技术进步、产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等因素会影响LED产品价格。产品价格下降将带动LED照明需求上升,增加产品渗透率,有利于LED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LED照明产品将平民化,LED行业仍是未来半导体照明深耕细作的领域。同时,前述因素还将同时带动2016年LED市场继续维持上升趋势。
    邹浩洪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母公司前几年主要就是在做白光照明的外延片和芯片,市场100%在国内。随着这几年国内产业环境竞争越来越剧烈,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母公司从去年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现在海外市场占到40%的份额,市场已经进入了全球最大的封装企业亿光、进入全球最大的LED上游企业晶元光电等。
    鉴于现在公司产能只有20多万片,导致多家大客户的订单不敢接,如果每月的订单量全部接下,订单量将超过40万片。


 

(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金国军)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