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省市动态 >
省市动态

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系列之成都 集中集群集约 成都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2017-01-13

    目前,广大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成都作为一个工业体量较大的城市,增速在四川省、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同时由于特殊的盆地环境,成都市一直面临环保的巨大压力。成都市化压力为动力,通过不断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升位,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可为中西部省市和东部工业新兴省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工业园区高度集中集约发展 
  “十二五”期间,成都市工业园区经济规模效益进一步壮大,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工业园区为先导,省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市级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点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全市有各类工业集中发展区21个、工业点12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2个、市级开发区7个。近年来,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态势良好。 
  合理分圈层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工业合理布局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成都市注重统筹工业发展布局,形成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圈层”梯度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发展定位,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和重点支持产业,构建起“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使成都市工业园区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 
  加强监管与优惠政策“倒逼引导”企业入园。实践证明,建设工业园区,对企业集中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逐步调迁,加速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成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注重优化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一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培育成长。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园区发展效率。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交通、绿地及休闲广场的服务范围全覆盖。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成都市为推动制造工业发展,赋予工业主管部门更多的产业自主权。成都市工业主管部门通过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动产业扩链补链,实现成都工业绿色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近年来,成都逐步建立涵盖顶层规划、工业园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一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措施,结合成都市产业基础和全球产业及技术发展态势,聚焦《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技术路线图,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大产业领域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领域积极作为,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向新兴产业要经济增量。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都市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成都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截止“十二五”末,全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627户,国家级中心数量列四川省第一,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梯次发展的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 
  坚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好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工作。成都市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工业绿色发展,从空间布局、企业培育、投资促进、科技创新、财金环境等方面给予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点发展产业和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进成都产业、技术和产品向高端发展。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成都市出台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明确对小煤矿、印染企业等实行整体关闭调迁。目前,成都已整体实现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全面完成小玻璃和小水泥的淘汰,全面退出焦炭、铜冶炼、铅冶炼、烟花爆竹生产和小石灰窑等行业。 
  积极作为,推动成都工业“招大引强”与“补链扩链”。成都市通过集群规划、集群招商,逐步构建起“品牌商+制造商+配套商”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局面。通过突出重点产业招大引强,瞄准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精准招商,促进世界500强企业向成都转移优质产能。同时,重点针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和扩链,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具有话语权的产业集群。 
  积极培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成都市积极落实国家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培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尤其是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业。涌现出环能德美、美富特、长虹格润等一大批具有一流技术的节能环保企业,形成了环保催化剂、超磁分离水处理、膜材料、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烟气脱硫成套设备等多项优势技术产品和设备。 
  创新模式,推动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坚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了成都金堂县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成华区节能环保装备总部基地,高新区节能环保高技术孵化区,锦江区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基地,彭州再制造集聚区等5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政产学研共同发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成都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产学研共同发力,科技、制度、管理创新不断突破。依托九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环能德美、中自尾气等骨干企业开展校企联合,针对市场需求研发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积极开发出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环保燃烧器制造、膜处理材料、贵金属氧化物研发与生产制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建成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传统产业与节能产业融合发展。成都市一方面通过鼓励传统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一方面鼓励节能环保优势企业结合市场需求生产传统企业所需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绿色制造工艺技术,推动传统企业绿色转型,目前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环保产业发展的典范,形成废塑料、废旧金属、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再生循环利用产业链条;节能家电和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等。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优势产业。四川省深挖丰富的贵金属资源。大力发展膜处理技术,涌现出环能德美、四川美富特、兴蓉集团、易态科技等优秀的膜处理技术企业,目前拥有世界独创的可广泛应用于污水治理、饮用水处理、大气治理、重金属回收和室内空气净化的金属间化合物膜,全国唯一可有效治理高污染、高难度、高盐分废水的第三代反渗透碟式有机膜,以及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处理的中空纤维膜等等,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膜技术科研生产体系。成都市按照“产城一体”、“大园区承载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走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构建了“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全市产业升级,成为中西部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优秀代表。(来源:中国工业报,
 工信部节能司 张令普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