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要闻 >
时政要闻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再加码

2021-07-02

今年以来,受跨国疫情动态差异带来的供求错配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引起广泛关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示着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产销循环。 近期,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控,遏制大宗商品价格飞涨。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点名“大宗商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多次召开会议,对相关协会、企业进行约谈,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在此背景下,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记者注意到,近期一系列惠企政策相继出台,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下游中小企成本压力大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其中,铁矿石、钢铁、铜等品种价格延续去年上涨趋势,有的甚至创下近10年来新高。 尽管央行此前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社会仍普遍担心,PPI上涨是否会传导至CPI,从而引起全面通胀。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价格并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但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仍给中下游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其中,对铜、铝、钢材为基础原材料的家电、电机等制造业行业影响较大,一些中小企业因成本飙升导致陷入困境。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比大型企业低2个百分点,且差距较以前进一步拉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示着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尽管对部分上游企业营收状况有好处,但是无疑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对于原材料上涨成本压力的传导和消化能力比较弱,受影响比较大。 此外,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困难比较多,不仅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还有订单不足、资金紧张、招工难,而且还有用工成本上升等一些问题,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消化涨价能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两头挤压”下,经营压力与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政策支持再加码 针对大宗商品涨价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多部门密集发声对症开方,打出政策组合拳,缓解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造成的不良冲击,切实维护市场稳定。 5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三次专题研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提出要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帮助小微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等生产经营困难。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5月1日起,下调部分钢铁产品进口关税,上调出口关税,以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动态和价格形势的跟踪分析,深入研判输入性影响,及时提出储备、进出口、财税、金融等综合调控措施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个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要求这些企业要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表示,下一步将以大宗商品为重点,持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戒,及时发现和稳妥处置潜在风险。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价格违法行为。抓好对中小企业纾困减负、降费政策落实,缓解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造成的不良冲击。大宗商品部分回归基本面 在此背景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随着调控政策持续发力,钢铁、铜、玉米、大豆和木材等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以铜为例,6月17日,沪铜主连价格68450元/吨,同比5月10日沪铜主连78270元/吨的价格,下降了12.5%。不过即便如此,目前的价格依然接近2020年3月时的2倍。此外,沪铝和螺纹钢也从一个月前的20420元/吨、6171元/吨,降至目前的18690元/吨、5101元/吨。 “以铜来看,目前下行压力大,短期内不太能涨上去了。”某业内人士指出,加之铜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投放名单之列,抛储对象为下游终端企业。虽目前投放量未确定,但投放时间可能持续到年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减缓采购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在疫情冲击后,我国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出现的阶段性的上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的趋势。随着监管信号逐步释放,包括钢铁在内的大宗商品部分回归基本面,价格回归合理利润。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下半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减小,大宗商品短期供需错配会得到缓和。目前来看,宏观基本面推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二季度可能已接近峰顶,下半年可能明显走弱。 中金公司研究员郭朝辉预计,全球疫情的长尾效应与“碳中和”约束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限制大宗商品的供应,受产能瓶颈、疫情扰动与环保制约影响,当下高价或将维持一段时间。但从长期看,预计中国大宗商品消费量走势将趋于放缓甚至走平。

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